?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要破除阻礙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提出了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五大要素領域的改革方向。該《意見》既是中央發布的第一份關于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文件,也是數據第一次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并列為五大生產要素?!兑庖姟诽岢龅募涌炫嘤龜祿厥袌龅娜笈e措,將加速釋放數據的乘數效應,讓數據作為新動能更高效推動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數字經濟高速發展數據躍升為關鍵要素
近年來,伴隨我國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數據不斷朝著生產要素的形態演進,價值和地位不斷提升,躍升為今天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并列的五大生產要素。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持續保持了高位運行,成為帶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核心關鍵力量?!毙畔⑼ㄐ艠I資深專家在接受《人民郵電》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9年)》顯示,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31.3萬億元,占GDP比重超過了三分之一,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7.9%,貢獻率同比提升12.9%個百分點,超越部分發達國家水平。我國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正在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
數字經濟在我國的高速發展,強力驅動著數據逐步成為今天關鍵的生產要素。早在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就指出:數據是新的生產要素,是基礎性資源和戰略性資源,也是重要生產力,因此要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2019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指出要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數據”作為生產要素之一參與分配的提法在我國歷史上尚屬首次,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數字經濟”紅利大規模釋放的時代,“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已經從投入階段邁向產出和分配階段。
相比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數據與眾不同的價值在于對其他要素具有乘數效應,可以放大勞動力、資本等生產要素在社會各行業價值鏈流轉中產生的價值。對此,業內專家強調:“數據因為具有可復制性而產生了獨特的價值,能夠把不同的生產要素進行連接而產生倍增效果,有助于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span>
開放與保護并舉數據加速釋放乘數效應
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數據作為生產要素要充分釋放出乘數效應,關鍵取決于兩個方面:其一是順暢流通、開放共享與融合,消除“數據孤島”,讓數據能夠“跑得快”“跑得好”;其二是確保安全,消除社會擔憂,讓數據能夠“跑得遠”“跑得久”。
數據價值的釋放,離不開政策的保障?!兑庖姟访鞔_提出了要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三大舉措,集中發力數據開放和安全兩大領域,從國家戰略的層面為當下正在“鉚足勁”“跑向前”的中國數字經濟注入了一劑“強心針”。2020年2月27日,工信部印發了《工業數據分類分級指南(試行)》,針對工業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資源,存在的開發利用不深入、流通共享不充分等問題,指導企業全面梳理自身工業數據,提升數據分級管理能力,促進數據充分使用、全局流動和有序共享。
數據價值的釋放,也離不開技術的創新。業內專家認為,“數據孤島”的存在,多年來雖已引起足夠的重視,但仍然是現存的難題。解決之道并不在于管理手段,只有技術創新才能打開一個新的“突破口”,從而實現數據的安全利用。例如,最近兩三年我國發展迅速并與國外保持同步的數據流通關鍵技術,真正實現了數據的“可用不可得”,從而能夠有效消除政府部門以及民眾對于數據失控的擔憂和顧慮。
目前,數據已在有效拉動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中凸現出乘數效應。2019年11月,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發表的題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署名文章中指出:“數據對提高生產效率的乘數作用凸現,成為最具時代特征新生產要素的重要變化?!痹谥袊臄底纸洕?,產業數字化部分占比已經達到了數字產業化部分的三倍以上,這表明我國數字技術、產品、服務正在加速向各行各業融合滲透,對其他產業產出增長和效率提升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
今天,全球發展已經進入新一輪的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產業競爭階段。此時,數據既是我國重要的生產要素,也是有望改變國際市場競爭格局的核心要素?!兑庖姟返陌l布既有助于中國在全球競爭中搶得先機,也將有效驅動我國的數字化轉型進程,實現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最終惠及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