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曾經一身戎裝保家衛國,用青春熱血鑄起鋼鐵長城。如今,脫下戎裝建設家園成為數字四川建設的中堅力量。憶往昔,崢嶸歲月,他們響應祖國的召喚,為了祖國的安寧,參軍服役。他們,無愧于解放軍這個大熔爐。淬煉出來的鋼鐵戰士,無愧于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退伍不褪色,換裝不換心—楊志勇
楊志勇,49歲,中共黨員,于1992年12月18日參軍入伍。1995年12月復員至綿陽郵電局工作。楊志勇曾被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被省公司黨委授予“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臨危受命,不辱使命
“5.12”汶川大地震發生時,楊志勇冒死徒步近百里路返回北川,沒有片刻休息,不顧個人安危,立即到公司臨時指揮部報到,投身于北川搶險中。他強忍奶奶、父母和姐姐遇難、妻女受傷的巨大悲痛,在余震猛烈的亂石堆上,不顧疲憊和饑餓,在沒有營救工具的情況下,他和同伴們用鐵鍬挖、用手刨,連續8天轉戰醫院、學校等建筑,成功搜救出9人。
2020年8月11日,綿陽遭受50年來持續時間最長、范圍最廣、強度最大的降雨。全市多地發生洪澇、泥石流等災害,全市90%鄉鎮不同程度受損,其中,北川、平武地處龍門山斷裂帶,受災尤為嚴重。路基塌陷、路面支離破碎,交通大面積癱瘓,鄉鎮內澇嚴重,農田林地被淹,房屋大面積損毀,搶險救災形勢嚴峻。全市通信干路受損723.1公里,10218根電桿被毀,1114.31公里光纜中斷,68處基站中斷,46套有限設備受損,58處機房進水,綿陽市132個鄉鎮通信設備不同程度受損,8萬余戶用戶通信受影響。
楊志勇同志原本負責過網絡維護,又對北川地形非常了解,作為小區客戶經理的他臨危受命,隨縣委縣政府組織的“8.11洪災應急突擊隊”徒步進入北川關內洪災極重災區、通訊孤島小壩鎮、片口鄉,背著衛星通信電話,保證突擊隊通信暢通。得知片口桃龍鄉已經完全失去聯系,且直升飛機飛過發現堰塞湖形成的可能,需立刻深入查看。楊志勇同志毫無畏懼,立刻請命隨應急局肖局長前往桃龍鄉勘察情況。抵達堰塞湖后,所幸有較大缺口,暫時不會形成更大危險。但卻面臨缺油料的問題,挖土機、發電機均無法發動,無法恢復電路、無法打通道路,需要去就近的加油站油罐處帶回油料。
然而油罐處因洪災影響,無法知曉具體情況,隨時因閃電存在爆炸的可能。楊志勇又一次站出來,表示愿意陪同消防隊員、特警到達油罐,在盡可能保障自身安全的范圍內,恢復電話,使得專家指導取油料工作順利開展,圓滿完成了政府突擊隊的通信保障工作。北川縣領導對楊志勇同志圓滿完成保障任務給予肯定。
在這個過程中,艱難險阻不是一兩句話就能道清楚的。早已完成隨政府搶險隊保障任務的楊志勇同志并沒有回到安全地帶,而是作為黨員主動站位,在北川關內連續堅守17天,直到全業務恢復,他本人參與搶通基站就達9個!受洪災影響,楊志勇只能在老百姓家里解決食物問題,一天一頓飯是常態,平均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也是常態。搶修的過程中,無路可走更是常態,需要雙手并用才能到達。此次抗洪搶險任務全程他至少徒步300公里。搶通泗洱后,楊志勇發現有一處高山站,覆蓋面很廣,若搶通可方便手機上網,電腦報送資料,更好的保障地方政府和方圓幾公里村民通信,具有重要意義。
此處需要更長時間的搶修,而泗洱斷路斷糧,30斤的米背到泗洱可能就需要300元才買得到,鄉政府人手全部都被安排去搬糧食,無人手可幫助搬器材去高山站。經過多方努力,搶險隊好不容易請到2個民工,但100多斤重的發電油機無人愿意背上高山站。時間不等人,早一分搶通通信、就早一分給家人報平安、早一分告知外界孤島的信息。楊志勇讓民工背衛星設備,自己是黨員,便二話不說背上發電油機,讓同行人先上去安裝設備,自己隨后便到。
2公里的山路,因斷路,楊志勇邊走邊打出一條路,雙手雙腳并用。2個小時,楊志勇在風雨中挺起了電信人不屈的脊梁,在關鍵時刻,履行了共產黨員的承諾,趟出一條路,終于把100多斤重的發電油機背上了高山站,和大家完成了通信恢復任務。綿陽公司黨委書記程洪評價楊志勇同志為戴著黨徽的“瘋子”,因為他總是在大災大難面前,不怕死,越是艱險越向前,無私無我、無懼無畏地沖鋒在第一線,充分詮釋了黨員的使命擔當!
讓楊志勇最自豪的事有很多很多,是他參與了災后網絡重建,開通第一批屬于北川電信自己的基站;是他每一次在小區布置整齊好攤位的時候;是他解決好每一個客戶網絡問題的時候;是他每一次恢復通信的時候;是客戶的一個點贊、群眾的一聲感謝、老百姓端來的一碗白米飯......
戴著黨徽的“瘋子”楊志勇同志在服務北川人民通信需求的過程中實現了自我價值,他的行為無不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從戰斗英雄到勞動模范——李志學
李志學,55歲,彝族,共產黨員,中國電信鹽源分公司梅雨支局長。1983年1月入伍,曾在老山前線參加過戰斗,在部隊服役期間榮立“一等功”“三等功”各一次。1988年12月,進入涼山州郵電局工作,先后榮獲中國電信省公司級優秀分支局長、敬業奉獻楷模,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最佳小CEO”等一系列榮譽稱號;2016年榮獲省級勞模。2019年,榮獲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從一名老山前線的戰斗英雄到新時代電信勞模,30多年來,他牢記為民初心,不改軍人本色,扎根在民族地區一線,主動承擔責任,主動前往更艱苦的崗位。他就是——李志學,一位戰場上榮立一等功的戰斗英雄,一位工作中愛崗敬業的電信服務標兵。由于業績突出,他多次榮獲各級部門的嘉獎,受到用戶一致好評,他所在的分支局團隊也多次榮獲公司授予的突破獎。
李志學所在的鹽源縣隸屬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2020年2月退出貧困縣。鹽源縣也是中國電信集團自2003年以來,定點扶貧攻堅的重點縣之一。
從老山前線到電信企業
1986年4月26日,李志學所在班堅守10號、0270號兩個電話站,擔負1營方向17個前線陣地的有線通信保障任務。每次查線,李志學親自帶隊,出去一身汗,回來一身泥,工作以身作則。在初上老山前線陣地的線路臺站正規化建設中,李志學早出晚歸,忍著饑餓,在陡峭山壁上,3次累昏倒在地,被戰士們救起,繼續爬山架線。
6月1日晚,李志學奉命到陣地查線,途中遇到破壞我方線路的敵人,李志學把危險留給自己,迅速向前還擊,打退了敵人,保護了線路?!?0.19”戰斗中,線路被敵方炮火嚴重破壞,李志學帶戰士奮勇查修,在12號、031號陣地連續遭到炮火阻攔,炸彈離他僅三四十米遠。為了線路暢通,他臨危不懼,勇往直前,直到修好全部線路?!?.24”洪災中,通信線路損毀嚴重,他冒著生命危險前往滑坡處,搶修線路。在部隊,李志學深入前沿陣地查線百余次,帶領全班出色完成任務,榮立“一等功”和“三等功”各一次。
1988年12月,李志學離開部隊,本可以選擇條件更優越的城市,但他毅然回到家鄉,繼續從事他熱愛的通信事業。在后來30多年的電信生涯中,他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他所熱愛的通信事業上,從戰場上的戰斗英雄變成了同事和客戶眼里的“電信勞?!?。
有事就打我手機
走村入戶回訪客戶、維護網絡,是李志學和同事們每天都要做的事。鹽源縣地處大涼山山區,一個村與另一個村之間往往開車都要幾個小時。此前,沒有汽車,大家就靠走路,非常辛苦。2018年,涼山電信開展基層服務工作競賽,獲得前十名的可以獲得一部用于基層服務的工具車。李志學知道這個消息之后,便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個車給梅雨支局贏回來。
說到做到,這便是軍人本色,李志學真的就把這個車在分公司表彰大會上給開了回來。有了車,李志學走村入戶的服務工作安排的更緊了,一個月不到,全鎮24個村,上千戶用戶,他都回訪了一個遍。年輕人大都外出務工了,平時村里大都是些老年人在家里,李志學每到一戶老鄉家,就會從網絡的穩定性、新功能、使用技巧,一對一,手把手的教,確定用戶能夠使用了,他才會離開。每個用戶手機里面都留有他的電話?!坝惺戮痛蛭沂謾C”,是他說過最多的話。梅雨鎮各村各戶,任何人通信有問題,他和服務隊的同事總是在24小時內趕到,及時提供服務。
最香的一碗面
在梅雨鎮,通往各村戶的路不僅彎急路窄,而且還要路過很多懸崖峽谷。有些地方,甚至汽車都無法到達,只能依靠雙腳走到老百姓家中。而就是在這些偏遠的地方,李志學用行動,用實干立起一根根的光纜桿,架起光纜線。長土鄉小學地處偏遠地區,李志學到梅雨支局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電信網絡扶貧的幫扶政策,給學校接通電信光纖網絡,也為孩子們接通了大山外的世界。
服務家鄉老百姓,幾乎就是李志學每天生活的全部,有時候為了讓群眾能夠及時開通通信業務,只要一個電話,不管多遠,李志學和他的團隊,一定馬上趕到,所以鄉親們看到他總是特別高興。2018年彝族新年,他和同事們放棄節日休息,在一天之內為27個用戶安裝了電信光纖寬帶。安裝完最后一戶,已經是晚上12點過了,這時候才想起他們連午飯都沒有吃,老鄉知道了,急忙煮了一大鍋面條,一群人就著酸菜,把面湯都喝了個精光。這是李志學印象最深的一碗面條,也是平生最香的一碗面。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2020年,按照政策,李志學可以申請提前退休了。對于這份工作他有太多的不舍,對于身邊的同事們,他也很舍不得。他身邊的同事都很舍不得他。李志學說:我不會選擇提前退休,不會這么快離開我的戰場,我會一直戰斗下去,干到走不動為止。李志學毅然選擇繼續戰斗。
付出必有回報。李志學扎根村鎮,服務百姓,追求卓越,用軍人的執著開辟農村市場,把工作當成使命,以最高的標準,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得到省公司的充分肯定。2020年6月,李志學榮獲中國電信四川公司敬業奉獻楷模榮譽。
李志學,用一片赤誠堅守初心使命;用一雙腳,行走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用實際行動承擔起讓邊遠貧困山區與世界互聯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