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部熱血電影《我和我的父輩》,為我們呈現了幾代父輩的奮斗歷程,深刻表達血脈相連的不只是血緣關系,還有永遠傳承下去的奮斗初心和民族精神。
在新疆電信,一代代電信人,無數個“他”和“他們的父輩”,無論時代怎樣變換,無論通信技術與設備怎樣日新月異,從半部電臺到云端的日子,始終堅守著“人民郵電為人民”的初心,矢志不渝的為通信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三代傳承一世匠心
33年堅守 奮斗詮釋初心
1960年,年輕的鄭振謙成為了塔城地區郵電局維護人員,開啟了野外通信電纜和塔城市區內桿路線路維護的工作生涯,確保用戶電話暢通、電報順達,這一干就是一輩子。投入工作的第二年鄭振謙就迎來了忙碌繁重的工作任務,1961年,石河子-伊犁連通哈薩克斯坦的國際線路由于老舊需要修繕,鄭振謙和同事們承接了這項重要任務,夜以繼日地奔波在每個線路節點進行完善修整,有時光纜接頭故障會重復出現在已修復的線路上,他們也會繼續耐心細致地排障。兩年時間里,他們穿越大街小巷戈壁荒野,風餐露宿,毫無怨言,終于如期完成了大修任務。1962年,鄭振謙接到建設塔城634廣播電臺網絡的通知,由于時間緊迫,他獨自一人加班加點干了三天三夜,累了就靠在墻角瞇一會,餓了就隨意吃點干糧……
完成了塔城634廣播電臺網絡建設,鄭振謙又加入到塔城市、和豐縣、托里縣三個縣域的市內電話建設中。去往和豐的路上必須途徑老風口,這是一處長達20公里令人生畏的路段,常常刮起十級左右的大風,夏季飛沙走石,冬季大風卷著積雪向來往車輛橫沖直撞,車輛經常受阻,造成人員傷亡。同年冬天,鄭振謙一行幾人在執行和豐室內電話搬家專項工作任務時,因狂風暴雪阻擋,被圍困在老風口,帶的面粉吃完了水喝完了,找不到食物的他們,就只能在漫天雪地里翻殘存的野草吃、喝融化的積雪。近十天后,天氣稍微好轉,他們立即趕往和豐展開工作,一刻也沒有耽誤。1972年,在參與整改塔城市線路工作中,鄭振謙一時不慎從8米的電線桿上掉落,多處軟組織挫傷,渾身血肉模糊,因時間緊任務重,僅僅在塔城軍分區醫院休養半個月后,他就又立即趕回單位繼續工作了。
33年的線路維護保障中,鄭振謙還參與和豐-克拉瑪依、烏蘇-克拉瑪依的桿路建設維護工作和塔城地下電纜的建設等重要通信網絡建設工作,“線路維護人員就是做線路連接服務的,在他們心里,吃苦受累也要確保用戶的電信網好用、暢通!”老人那雙飽經滄桑的手上印刻著電信事業留下的勛章。
子承父業 見證時代蛻變
鄭金勇在榜樣父親鄭振謙身體力行的影響下,1990年也加入了塔城地區郵電局,繼續兢兢業業地做著線路工作,主要負責地委、行署、工商銀行等片區的電纜維護。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科技的進步,銅纜已經不能滿足信息發展的要求,2013年新疆電信“光改銅退”應運而生,實現以"窄帶+銅纜"為主網絡向以"寬帶+光纖"的網絡轉變。鄭金勇所管轄的片區有很多重要單位急需光纜建設,為了加快完成工期,鄭金勇按照相關單位的訴求,制定周密的方案計劃,短則三五天,長則一周,依次拆除銅纜,并將拆除的電纜逐一登記后裝車,運回倉庫保管。2014年,鄭金勇參加支局長競聘任職塔城市和平支局長,角色的轉變并沒有改變他對電信事業的初心,忙忙碌碌依然是他的工作寫照。作為一名基層的管理人員,鄭金勇認為帶出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是做好支局工作的基礎。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他注重員工業務技能的培訓,把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促使員工盡快掌握維護要領,不斷提高維護能力,扎實做好用戶服務。鑒于鄭金勇優秀的工作表現,先后榮獲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中國電信新疆公司優秀小CEO稱號。
勇擔使命 彰顯年輕力量
22歲的鄭亮大學一畢業就到中國電信塔城分公司參加工作了。實習為期六個月,在政企客戶部參與六小安全防控設備培訓,工作任務為在點位下PIN網關(開通網絡與攝像頭的接口)。炎熱的8月,地面溫度可以達到40度,為了保證網絡暢通,鄭亮在烈日下舉著電腦操作,汗如雨下也毫不影響他的專注;零下20度的冬季風雪交加,搓搓凍僵的手繼續工作……成功成為正式員工的鄭亮,秉持著爺爺和父親言傳身教的信念,經過不懈的努力,2018年鄭亮開始承擔預算管理與財務分析工作,連續三年完成凈利潤管控目標;2019年起,鄭亮積極參與單位下沉工作,感受前端營銷;2020年疫情來襲,鄭亮與同在崗位的父親一起抗疫,在疫情期間堅守工作崗位,不斷線為用戶提供服務。
自行車?摩托車?智能工單
一輛自行車 一個工具包 就是全部裝備
阿不都熱依木·尼亞孜(中)
阿不都熱依木·尼亞孜,1959年成為新疆長途傳輸局巡線員,那個時候只有一輛綠色的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后座上綁著工具包就去野外巡線了。他總是把自行車和工具包當寶貝一樣都不讓孩子們碰,每次巡線回來都要把寶貝擦得發亮,收拾整齊了才會去休息。
裝備升級 艱難依舊
依力哈木·尼亞孜受到父親的影響也選擇了做電信行業傳輸員工,1984年參加工作當了一名巡線員,與父親不同的是,自行車慢慢換成了摩托車,工具包換成了工具箱。1993年,依力哈木·尼亞孜被選到建設第一批干線西蘭烏光纜建設工程中。那時的他早上提著水壺,拿著兩塊馕、工具箱就出發了,每次一出門就是好幾個星期。到戈壁灘挖纜溝、立木桿、打拉線、掛光纜,每個步驟依力哈木·尼亞孜都親自參加并指揮,最后西蘭烏光纜順利通過驗收,1994年榮獲“光纜建設先進個人”稱號。
隨后的維護也慢慢轉向了本地城域網維護,那時城域網光纜建設工程尚未成熟,很容易出現中斷故障,每次不管白天還是半夜都要去查故障,起初依力哈木·尼亞孜的愛人不是特別的理解,因為工作原因他很少陪伴家人,也多次缺席了孩子們的入學和家長會,后來愛人慢慢看到了他的通信責任和擔當,開始支持他的工作。
依力哈木·尼亞孜從一線巡線員做起,先后參加了明線、CDMA、小靈通、城域網、干線維護等工作,可以說是參加并見證了傳輸局的每個時代。
因為熱愛 所以專業
阿麗亞·依力哈木(右)
由于從小對光纜維護工作的耳濡目染,阿麗亞·依力哈木對傳輸局有一種莫名的好奇。大學畢業以后帶著這份好奇也加入到了電信行業,成為了第三代傳輸局員工,在城域網中心從事本地城域網技術維護工作?;谠鷮嵉拇髮W理論知識和勤學苦練的毅力,她很快就能獨立完成業務開通、資源驗收、割接測試、資源錄入等工作,成為本地城域網技術能手。在區局的安排下,2012年阿麗亞·依力哈木支援共建共享中心完成全疆資源提質工作。由于平時技能過硬,期間多次被派到和田,喀什,阿克蘇,伊犁,昌吉參加本地城域網資源提質檢查和指導錄入工作。
郵電家庭見證30年通信發展
“老郵電”精神
扎帕汗·鐵木兒(右)
扎帕汗·鐵木兒,是一名“老郵電”,曾在哈密市五堡郵電所擔任話務員。1979年哈密市五堡鄉郵電所就只有2個工作人員上班,條件艱苦,沒有節假日,每個人都是一名戰士,擔負著話務工作的重任。但即使是這樣的條件下,奶奶也是毫無怨言、兢兢業業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
繼承衣缽 使命依然
繼承了母親的衣缽,熱依汗·玉素甫1986年來到哈密市郵電局工作。1990年,熱依汗·玉素甫在三道嶺參加HJ921程控交換機安裝時,跟廠家一起連夜調測設備,確保設備正常運行。在112機房一個個對應固定電話號碼及名稱進行跳線。1994年在哈密郵電局電信科參加S1240程控交換機的安裝調測,整夜整夜的敲打一條條英文命令,進行設備調測并撥測電話是否正常。為了保障機房的正常運作,熱依汗·玉素甫堅守在寒冬里,機房的空調吹的手腳長了凍瘡,一發作又癢又疼,實在忍受不了的時候出機房將手放進提前準備好的熱水中緩緩,馬上又進入機房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通宵作戰,如期完成了工作任務。
新時代 新使命
時代的變遷賦予了通信人新的使命。在母親與奶奶的熏陶和父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引領下,帕爾哈提·卡哈爾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新電信人”,一畢業就投身于中國電信哈密分公司參加工作。2020年新冠疫情襲來,為保障疫情期間重點客戶的通信需求,時任中國電信哈密分公司二堡支局長的帕爾哈提·卡哈爾第一時間成立了以客戶工程師為主,一點接應、多專業協調配合的保障團隊,以確保各個單位的通信需求?!靶枰啪€,需要做數據,需要協調負責人,需要各方配合”頻繁的疫情網絡保障需求讓帕爾哈提·卡哈爾開啟了全速模式,忙碌的身影不斷在各處穿梭。前方布線人手不足,時間不等人,那就自己上,拉線、放線、熔纖、調測,開通寬帶融合套餐……每當任務圓滿完成時才感覺到饑腸轆轆,趕緊啃塊馕或吃點方便面對付一下。支撐不住的時候,就和奶奶媽媽聊會,受到鼓舞第二天又精神飽滿地提起背包趕往現場繼續戰斗。
永不消逝的電碼永不消逝的精神
電碼余音未歇
韓忠早年在部隊時就是無線報務員,1971年自部隊轉業后一直從事郵電通信事業,曾在郵電學校任報務教官,在烏市電信局任無線戰備科長、二營科長、新疆郵電管理局機關黨辦主任。韓忠一生為新疆郵電事業發展盡職盡責,同時也是一名攝影愛好者,曾在新疆郵電系統及各地州市攝影講學普及數碼后期技術。
接力郵電事業
女兒韓曉媛,目前新疆公司政企客戶支撐部一站服務支撐組綜合文秘、高級工程師,曾任烏魯木齊電信分公司交換專家,技術支撐13個分局和2個關口局。在政企客戶支撐中心擔任項目經理期間,獨立完成過煙草公司、財政廳等單位全疆重大項目。
為人師表明燈指引
嘔心瀝血育新苗
阿不力米提·西力甫是原新疆郵電干部學校的校長。數十年如一日,他總是加班加點、忙忙碌碌,一心撲在工作上。當了多年的班主任,他待學生如自己的孩子一樣。有一年他去南疆招生,有個孩子成績優秀,但家里條件特別困難沒錢供他上學,阿不力米提·西力甫舍不得放棄這棵好苗子,堅持把他帶了出來,不僅幫他交了學費,還自費給他買衣服、文具和生活用品,并在后續的幾年里一直幫助他。后來,這個孩子果然沒有另人失望,順利成長為所在單位的業務骨干。
明燈指引 砥礪前行
熱依汗·阿不力米提(左)
熱依汗·阿不力米提是網絡監控維護中心云基礎設施維護人員,父親的一顆赤誠之心始終感動著、牽引著她。作為她人生道路上的一盞明燈,父親引導她從懵懂、隨大流,到從容、勇爭先,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參與工會工作,當好企業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
一份通信事業,幾代初心傳承。
沿著光的方向,
我也將見您未見的世界,
續寫您未完成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