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力普,1975年出生,中共黨員,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珠海高新分公司員工。1995年9月從海南郵校畢業后到外伶仃島工作,十幾年如一日扎根海島,堅守一線服務島民。作為當時島上唯一的中國電信員工,他獨自承擔了島上所有的工作,負責與島上黨政軍單位協調、溝通,默默地為島上的30余家單位、3000多名居民提供優質的電信服務。在他的辛勤努力下,島上從最初的48門電話發展到固定電話超千戶,千兆光纖寬帶和4G/5G網絡實現了覆蓋。豐富多彩的電信產品讓孤島不“孤”,外伶仃島居民的生活和島外的世界同樣精彩。傅力普的事跡在海島內外被傳為佳話,他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廣東省窗口之星”“全國用戶滿意服務明星”“廣東省勞動模范”和“首屆中國電信十大感動人物”等。
19歲從海南郵校畢業后,傅力普獨自到交通不便、邊遠落后的外伶仃島上奉獻全部的青春和精力。大千世界很精彩,他卻憑著一份執著,堅守孤島十多年,盡其所能,讓島上人民逐步用上了豐富多彩的通信業務?;厥自诤u的日子,雖然清苦,但是傅力普覺得值,因為有了高速通信網絡,孤懸海外的小島不再是“孤島”,人們得以享受智慧美好新生活。
守護海島暢通連接
1995年,傅力普放棄了去香港國際機場工作的機會,選擇到廣東省珠海市外伶仃島工作。當時他想,海島好??!海島是祖國的前哨。就這樣,年輕的傅力普滿心歡喜地扛著行李跑到海島報到。
剛上島,傅力普就傻眼了。島上總共有48門電話,機房里只有一個交接箱。島內生活設施十分簡陋,宿舍沒有電器、煤氣,只有一個石頭堆砌的黑灶臺,有時候甚至連水也沒有。雖然生活條件艱苦,通信資源也十分匱乏,但是這并沒有影響到他的工作熱情。上島沒幾天,他就把全島48門電話的位置、線路印在腦子里,島上的3000多名居民也記得七七八八。
郵政和電信還沒“分家”的時候,他身兼多職。他不僅是裝電話、修電話、值守機房的電信裝維師傅,還是收、寄、投信件的郵遞員。1998年郵電分營,他成了島上唯一的電信員工。島上30多家單位和幾千名居民的電信營業、裝機、維護擔子一下子全壓在他一個人身上,很多人都笑稱他是通信“萬金油”。外伶仃島上,電信支局沒有自己的營業場所,原來郵電支局三樓50平方米的地方,就成為電信的機房兼營業廳和他的宿舍。從此,傅力普每天過著“開門上班,關門下班”“8小時工作,24小時服務”的生活。
曾經有位離職的大學生對他說:“海島遠看像天堂,近看像營房,進去是牢房?!备盗ζ詹]有將他的話放在心上。他認為比起自己,他更在乎的是由于通信落后給島民帶來的不便。閉塞的海島讓居民跟不上時代進步的步伐,需要有人來把外面的世界和海島連接在一起。作為一名通信保障員,他覺得自己有義務更有責任讓海島居民享受到通信技術帶來的便利。
正是心中的這份堅定支撐著傅力普在海島上的工作與生活。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不斷進步,傅力普一邊自學使自己成為復合型人才,一邊有針對性地對外提供服務。2002年寬帶剛剛興起的時候,除了幾家單位使用電腦外,海島上的多數人壓根不知道電腦是什么。那段時間他整天在島上轉,向大家介紹電腦常識,還把自己家里的兩臺電腦拿出來免費讓大家體驗寬帶上網。海島居民第一次通過互聯網感知外面的世界,既驚訝又興奮,寬帶開始走進海島居民的生活。后來,小靈通、“千里眼”、號碼百事通、商務領航、百兆光纖寬帶、5G信息化應用等新業務也是這樣被傅力普帶進島上居民家中。外伶仃島的生活與外面的世界變得同樣精彩。
如今,島上已有固話用戶超千戶,千兆光纖寬帶和4G/5G網絡實現了覆蓋,漁民可以通過移動網絡線上銷售海產品,政府也實現了網上辦公,提升了行政效率?,F代通信拉近了海島與外面世界的距離。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近年來,由于工作的調整,傅力普離開了海島。雖然工作地點變化了,但是傅力普始終心系海島,情牽用戶,經常想著海島居民有沒有用上高速寬帶、有沒有享受到電信的貼心服務、漁民出海時網絡通信是否順暢。
2019年,廣東省總工會為“傅力普勞模創新工作室”掛牌??吹揭宰约好置墓ぷ魇页闪⒑?,傅力普深知擔子更重、責任更大了。他保持“用戶至上、用心服務”的初心使命,團結帶領工作室成員加強學習與工作,共同發揮“勞模工作室”的帶頭作用,弘揚勞模精神。疫情期間,他與工作室成員立足崗位,戰斗在一線,用實際行動保障海島通信高速暢通。疫情防控常態化后,他帶領工作室成員主動登島走訪,為海島旅游業經營者提供個性化方案,幫助用戶早日回歸正常的經營軌道。
2020年6月,在珠海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八次會議上,作為人大代表,傅力普提出了“關于做好建改工程原有設施遷改工作”的議案,引起珠海市城市建設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相關部門針對地下管網的遷改制定了新的管理制度。據統計,此議案2020年為國家節約了200萬元以上的遷改線路成本。
傅力普通過他的辛勤努力、無私奉獻,先后獲得了“廣東省勞動模范”“首屆中國電信十大感動人物”“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他十幾年如一日扎根海島,從少年到壯年,從一個人到五口人三代同堂。離開海島后,他不忘初心與使命,繼續用自己的方式為提高海島信息化水平、助力珠海智慧城市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