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華麗的舞臺,沒有炫目的燈光,他們以孤勇的姿態,書寫著使命的光榮。
他們是對弈平凡的“孤勇者”,他們是科技創新的“追夢人”。這是廣大科研工作者的真實寫照,中國電信研究院王愛俊深耕IETF標準研究工作多年,譜寫了一曲“守得云開見月明”的精彩樂章。
自2010年向IETF提交第1篇個人文稿開始,王愛俊開始踏上了自己在IETF標準研究的荊棘之旅,先后提交個人文稿10余篇,主導文稿立項5篇,主導發布RFC 3篇,當前正在推動由中國電信主導和聯合主導的文稿共30多篇,是中國電信主導發布RFC最多的作者。2022年6月他成功當選IETF SAVNET工作組主席,實現了中國電信在IETF任職的突破,是中國通信運營商目前在IETF的唯一現任工作組主席。
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Steering Group互聯網工程指導組)是互聯網領域最權威的國際標準化組織,當今互聯網領域所遵循的各類標準基本都出自于該組織,中國電信此次任職突破,將進一步增強在云網領域國際標準化的主導權和話語權。
選定方向 持之以恒
在IETF標準化組織內,一項標準的產生要經歷個人文稿、工作組立項、工作組終審、專家評審、IESG終審、RFC Editor終審發布六個環節,其中最關鍵也是最艱難的環節,在于個人文稿被工作組采納并成為工作組文稿(即文稿立項),期間至少要經過3-4次的大會宣講以及多輪的郵件列表討論。
王愛俊自2015年開始決定專攻IETF標準化之后,到2018年第1篇文稿立項前,3年共提交個人文稿10余篇,參加會議6次,在大會宣講10多次,但相關文稿一直未能被正式立項。
因個人在IETF標準化工作的業績一直未得到顯性體現,長時間的付出得不到肯定也看不到希望,他不時會陷入沮喪和徘徊,也曾有過懷疑甚至放棄的念頭,但考慮到組織多年支持以及不甘多年心血付之東流,決定還是咬牙堅持,終于在2018年穿過了黎明前的黑暗,見到了曙光,其多次宣講的兩篇文稿被同時放入了Adoption Call Queue中,其中1篇同時申明了擁有專利,成為中國電信首個在IETF中包含專利的立項文稿。
王愛俊回顧說,標準研究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難以一蹴而就,既然決定投身其中,就需要始終保持追本溯源并持之以恒的精神,以及“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心態,才能在長久堅持中、在成功之前不被打倒。
抓住機遇 扎實研究
在IETF國際標準研究工作取得立項突破后,他立即抓住機遇,以扎實研究為基礎,持續輸出。先后在TEAS、PCE、LSR、IDR四個工作組成功完成五個文稿立項,緊密跟蹤并深度參與這四個工作組的討論。從2020年開始其主導的第1篇RFC發布起,截至目前已主導發布3篇RFC,成為中國電信主導發布RFC最多的作者。
王愛俊表示,隨著在IETF國際標準研究工作的深度參與,他不僅對IETF相關工作的規則系統有了全面且深刻了解和認識,同時也在這一過程中結識了不少業界的專家學者,既拓寬了個人視野和研究深度,更是能夠作為一名中國電信代表參與到國外專家主導的國際標準討論中,發出中國運營商的聲音。
登高望遠 開放自信
互聯網的發展都是漸進式的,反映到標準上來,就是各類標準的演進都是基于一些非常成熟的技術。IETF作為目前互聯網領域權威的國際標準化組織,已發布9000多篇RFC。但IETF當前制定的大多數標準都是由歐美專家主導,而中國運營商作為當前世界上最大最復雜網絡的運營者,一方面應該抱著開放的心態去吸收接納相關的技術方案,另一方面應能夠通過對網絡相關技術的深耕研究和現網實踐,保持足夠的信心對相關方案提出改進,或者提出更加優化的解決方案,接收世界聲音,讓世界接受中國聲音。
此次IETF批準成立的SAVNET(Source Address Validation in Intra-domain and Inter-domain Networks)工作組,致力于研究可在網絡中漸進部署的、基于源地址認證的提升網絡安全性的解決方案。中國電信專家積極參與并主導SAVNET工作組相關活動,能夠提升中國電信自身的網絡安全防護措施水平,保障其所運營的網絡、所接入的用戶、所承載的業務的安全可靠,為人民的生活保駕護航,提高中國電信在制定相關國際標準方面的影響力,更是為維護國家網絡安全貢獻中國電信力量。
中國電信正在致力打造成為關鍵核心技術自主掌控的科技型企業。研究院作為中國電信科技創新主力軍,王愛俊等一批技術專家聚焦集團云改數轉戰略,長期深耕于基礎研究,技術攻關、高端智庫等領域,專注專精,成績斐然。未來,他們將繼續秉承“守正創新、開放融合、云網賦智、興企報國”的研者文化精神,邁向新征程。